如何有效开展学校心理咨询工作?
作者:心拓科技 日期:2018-09-17 来源:湖北心拓 浏览:12042
摘 要:
心理咨询兴起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它是一个涵盖非常广的概念,几乎涉及人们生活的所有领域,常见的有心理健康咨询、教育辅导、职业指导、婚姻家庭咨询等。在西方,心理咨询已经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学校心理咨询工作也非常普及。心理咨询在我国起步比较晚,但近些年来发展较快。目前,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大力推进,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加强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已经刻不容缓。
近期小编发现大家对于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如何开展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多,那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来讲解一下,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应该如何开展。
心理咨询兴起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它是一个涵盖非常广的概念,几乎涉及人们生活的所有领域,常见的有心理健康咨询、教育辅导、职业指导、婚姻家庭咨询等。在西方,心理咨询已经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学校心理咨询工作也非常普及。心理咨询在我国起步比较晚,但近些年来发展较快。目前,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大力推进,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加强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已经刻不容缓。
孩子的世界很小,他经历的磨难,在他看来都是最大的。我们难以体会和想象。有时随便的一句话就可能造成对学生的伤害,一般成人看来很小的问题,而在孩子心理却是放大的感觉,如果没有引起成人的注意,就可能成为心理疾病,甚至会做出极端的事。
一、心理咨询的定义
咨询一词含有商讨、会谈、征求意见、寻求帮助、顾问、参谋、劝告、辅导等意思。心理咨询,既可以表示一门学科,即“咨询心理学”,也可以表示一种技术工作,即心理咨询服务。
关于心理咨询的定义,迄今尚无统一的定义,对其内涵与外延的解释往往因理论流派及职业特点等因素的差异而不同。心理学家荣格认为:心理咨询是通过与个体继续的、直接的接触,向其提供心理援助并力图使其行为、态度改变的过程。帕特森认为:咨询是一种人际关系,在这种人际关系中,咨询为人类提供一定的心理气氛或条件,使咨询对象发生变化,作出选择,解决自己的问题,并形成一个有责任感的独立个性,从而成为更好的人和更好的社会成员。
我国学家朱智贤教授主编的《心理学大辞典》将心理咨询定义为:对心理失常的人,通过心理商谈的程序和方法,使其对自己与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改变其态度和行为,并对社会生活有良好的适应。
钱铭怡在《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一书中将心理咨询定义为:心理咨询是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
无论哪种定义,无一例外地指出了心理咨询的心理性、自助性、以及助人性。简单地说,心理咨询就是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
1、对于从事中小学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来说,要正确理解学校心理咨询的含义,应澄清以下几个观点:
1)心理咨询遵循的是教育模式,而不是医学模式。在咨询的过程中,来访学生应被看做是正在发展中的正常人,而不是病人。咨询员的任务是就来访学生的日常生活及学习中的问题或应激情境,帮助其发现以何种策略或行为方式、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达到其所追求的现实目标。
2)心理咨询强调发展的观点。它帮助来访学生消除阻碍发展的各类因素,以达到最佳的发展水平。
3)心理咨询是一种磋商行为。是咨询员与来访学生之间的一种彼此合作的伙伴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它不同于师生关系、医患关系和朋友关系。
4)咨询工作的主要方式是会谈,咨询员的基本技能之一是倾听。虽然在咨询中,咨询员可以有选择地采用一些其他方法,如游戏、心理测验、小组讨论等,但这些都是辅助性方法,其最基本、最主要的方法还是咨询员与来访学生两人之间的交谈。
学校心理咨询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而这种成长是自发、主动的。因此,要真正弄懂心理咨询含义才能准确把握心理咨询的科学概念。
2、从当前国外学校心理咨询的发展来看,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和趋向:
第一,学校心理咨询的职业地位进一步巩固,心理咨询已成为学校心理学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往分散于学校、医疗保健、社会福利等部门的心理咨询人员,在组织协调、资格认可和专业培训上曾经出现过与其他心理学应用人员相互交织的竞争的情况。随着70年代初国际学校心理学联合会的建立,欧美不少国家的学校心理咨询人员经过严格的资格培训和证书登记,目前已逐渐统一到学校心理学的组织体系中来,使得学校心理咨询的职业地位行到巩固和加强。
第二,学校心理咨询的规模和范围继续扩大,对中小学教师和学生家长进行咨询服务的比重逐渐增大,咨询人员日趋年轻化。心理咨询已不再局限于少数发达国家和一些条件优越的学校。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心理咨询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更多的普通学校开始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心理咨询人员志愿到基层进行巡回咨询,为广大中小学生服务。
第三,在学校心理咨询的方法和理论模式上,出现了强调整体、综合以及重视社会环境影响的特点和趋势。这种趋势与整个心理学在方法论上强调整体、在理论上重视社会因素对个体心理的影响有关。学校心理咨询已不再局限于某种单一的理论模式,而是注重运用多种模式进行咨询。学校环境、家庭关系及咨询双方人际关系等因素对咨询过程的影响,亦受到愈来愈广泛的重视。
第四,学校心理咨询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这主要表现在咨询工作的方法、手段和工具日趋现代化。例如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建立心理咨询专业数据库,实现测量诊断工作的计算机化,从而大大提高了心理咨询工作的效率,为教育情境中的团体咨询和大规模的教育诊断提供了方便。
二、中小学生心理咨询的任务与原则
(一)中小学生心理咨询的任务
中小学生心理咨询的基本任务,是围绕学校的培养目标,充分发挥咨询员的主动性和专业技能,通过各种咨询活动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改善学校及家庭的心理环境,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矫治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促进全体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具体来讲,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促进学生发展
(1)促进学生认知发展。
中小学生的认知活动主要包括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认知过程是中小学生学习中最主要的心理活动,它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成绩,同时对学生的其他活动也有重要影响。因此,促进中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是中小学生心理咨询的首要任务。咨询员应通过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分析与测评,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发现其中的问题与障碍,帮助学生本人、教师和家长了解认知与学习的关系,以及认知发展特点和制约因素,提出改进学生学习及教师家长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促使学生的认知活动健康发展。
(2)促进学生情感发展。
情感是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内容,它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个性品质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是中小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的重要任务。咨询员一方面要帮助教师和家长掌握小学生情感发展的一般特点,在教育工作中采取恰当方式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另一方面要运用观察、分析、测评等手段,对学生的情感发展善进行评定,及时发现各种不良情绪的表现,积极采取措施帮助学生排解情绪障碍。同时还要配合有关方面,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从小培养健康、高尚的社会性情感,逐步增强学生自我控制情感的能力。
(3)促进学生意志发展。
咨询员应看重从以下几方面促进学生意志的发展:
第一,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帮助他们逐渐摆脱对成人的依赖,增强他们独立自主入理问题的能力;
第二,加强学习、生活的计划性,学会自主确定学习或其他活动的目标,避免行动的盲目性和冲动性;
第三,培养学生的坚定性,即面对困难坚持不懈、顽强努力、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意志品质。这是学生意志发展中的核心因素。
(4)促进学生个性和品德的发展。
通过心理咨询,要帮助教师和家长了解学生个性与品德的形成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密切关系,协调教师、家长及社会有关方面,共同为学生的个性和品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在学生的个性品质中,核心因素是性格,而中小学阶段又恰恰是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心理咨询中要充分重视学生良好性格的培养,并及时发现、纠正学生的不良性格倾向,这对于学生个性和品德的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
(5)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要不断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便成为中小学生心理咨询的又一重要任务。咨询员一方面要全面了解中小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特点和水平;另一方面要指导教师和家长帮助学生克服有关适应障碍,掌握必要的技能技巧,学会正确处理各种纠纷、矛盾,努力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逐步提高中小学生的人际交往、应激反应和挫折承受能力。
2、进行学习指导与生活指导
中小学生心理咨询应面向全体学生,围绕学习活动和日常生活进行咨询指导。
具体作法有以下几种:
(1)进行学习意向指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咨询人员应指导教师和家长全面了解中小学生的学习意向,采取积极措施纠正学生的态度偏差,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2)进行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方法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学习的效率和成绩。由于中小学生年龄小,学习经验少,因而在学习方法方面尤需得到咨询指导。咨询人员应在向学生介绍一般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具体了解求询学生的学习特点、特别是薄弱环节,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帮助。
(3)进行学业不良的鉴别与指导。主要任务包括:第一,筛选、鉴别学业不良学生;第二,针对学业不良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咨询指导意见;第三,围绕学业不良向教师、家长提出改善学习环境和辅导方法的建议。
(4)进行校园生活指导。主要包括作息制度指导、集体生活指导、课外活动指导等。
(5)进行行为指导。主要是帮助教师和家长鉴别、纠正中小学生的不良行为,并站在咨询的立场对中小学生的其他有关行为问题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3、开展心理治疗和心理保健工作
中小学生心理咨询的第三项任务是对少数心理偏常学生进行必要的矫治,对个别症状严重的学生则应转介到专门的心理治疗机构寻求帮助。与此同时,咨询员要向学生、教师和家长宣传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使心理保健的思想深入人心,为维护和幸学生的身心健康贡献力量。
4、帮助教师和家长提高教育素质
中小学生心理咨询的第四项任务是针对教师和家长提出的教育疑难,帮助他们更多地了解和掌握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提高教师和家长的教育素质,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二)中小学生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
中小学生尽量咨询的原则,是指在学校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时应该遵循的指导思想与基本要求。它既是尽量咨询工作的规律概括和经验总结,也是对中小学生心理咨询的一般要求,同时也是中小学生心理咨询工作顺利开展,并与学校的整体工作有机结合,共同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服务的基本保证。
1、整体性原则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个体心理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个体身心因素与外界环境的制约性、协调性,来全面考察和分析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及其对策,同时也要协调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有效和持久地展开。
心理咨询的整体性原则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中小学生心理咨询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学生个体的整体性发展,即通过帮助和指导使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较全面的发展,与此同时中小学生的心理也能得以健康发展;二是追求中小学生心理咨询的各种模式、方法与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的协调一致,相互促进。
2、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在中小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中把学生作为主体。对学生的各种指导、帮助并不是把学生作为被动接受影响的客体,而是通过学生的“自助”即学生自我理解、自我指导能力的提高,实现心理咨询的目标。贯彻主体性原则,要求心理咨询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从学生的自身需要出发;要采取有效方法并用鼓励、商量的语气让学生发表看法,宣泄情感,研究解决问题的途径与办法。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员应从平等尊重的立场出发,尊重学生的人格,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相信他们的诚意和谈话内容,努力和他们建立朋友式的友好信赖关系,以确保心理咨询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取得圆满的结果。
3、活动性原则
活动性原则是指心理咨询要重视活动对个体心理健康的作用。实践活动是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基础,中小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实践活动,其个性的完善及社会适应性的提高也离不开学生的学习、交往、劳动等实践活动。因此,针对中小学生的问题所展开的辅导内容不能只停留在知识传授上,应让学生在各种模拟与实际情境中去讨论、体验、训练等。调动学生的自觉主动精神,会取得积极的、有效的心理咨询效果。
4、个别对待与面向全体相结合原则
面向全体是指中小学生心理咨询的价值在于中小学生整体心理素质的提高。这是由学校教育的本质决定的。中小学生群体因其发展的年龄特征及学校教育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有着共同的心理咨询任务。提高中小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这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集体心理咨询就是针对中小学生共性的心理健康问题而展开的。
个别对待是指心理咨询中要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在不同个体身上的表现形式、程度、持续时间等均有所不同,因此,心理咨询必须要针对每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具体问题,采用灵活多样的辅导策略与方法,因势利导。中小学生心理咨询坚持个别对待与面向全体相结合原则,在实际操作时要认真做好个案研究,积累个案资料,提高团体辅导的实效。
也就是说,咨询员既要注意学生的共同表现和一般规律,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又要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包括年龄差异、性别差异和个性差异等,因人而异,努力使教育适合学生的个别特点。
5、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是中小学生心理咨询中一项重要原则。中小学生心理咨询就其基本功能来看是适应性功能和发展性功能。但应看到,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虽然从整体上来看属于正常范围内的发展和适应问题,但也有一些中小学生由于心理脆弱,基于不良社会生活事件及应激等出现一些心理疾患与行为偏差。一旦出现严重心理疾患与行为偏差,就会对学生个体、家庭及社会带来一些负面后果。及时预防学生心理疾患及行为偏差的产生对于从总体上提高中小学生心理咨询的效果是有积极意义的。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本身就是德育工作的一部分,虽然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但最终的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在心理咨询过程中,要通晓心理咨询工作的理论与技巧,善于运用言语表达、情感交流和教育手段理解学生心灵,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行为改变。
贯彻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心理咨询的关键时期。第一,在个体心理未定型、可塑性圈套的时期开展心理咨询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第二,给予社会环境处于不利地位、生活发生重大变故、自我期望值偏高而又屡遭挫折的学生以特殊关照,早期干预,可以取得一定的预防作用。第三,中小学生心理咨询人员针对正常学生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努力提高学生应付挫折,适应变化的能力。
6、促进成长的非指示性原则
非指示性原则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他认为心理咨询应以双方的真诚关系为基础,这种关系不是一种灌输的关系,而是一种启发或促进成长的关系。人有理解自己、不断趋向成熟、产生积极的建设性变化的巨大潜能,心理咨询的任务就在于启发和鼓励这种潜能的发挥,并促进其成熟或成长,而不是包办代替地进行解释和指导。所谓非指示性,只意味着以非指示性的形式实现对教育者的“指示”,在心理咨询中非指示性原则比早期的指示性辅导更具科学性。
7、保密性原则
在心理咨询过程 中,咨询员有责任对学生的谈话内容予以保密,学生的名誉和隐私权应受到道义上的维护和法律上的保证。咨询员要充分认识解决心理问题的艰巨性、复杂性,树立坚持不懈、不怕反复的思想,这才有利于心理咨询效果的巩固与提高。
三、心理咨询的目标
在咨询中,明确咨询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咨询的目标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直接目标:即通过心理咨询来解决来访者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扰。
例如,在学校心理咨询工作中,咨询员处理的都是学校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如:学生对学校环境不适应、同学不和、学习困难、考试失败等。虽然这些事情繁多、琐碎,但都是很具体的生活事件,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心态,所以都可作为心理咨询的直接目标。
第二个层次是中间目标:即通过处理一些具体困难以后,学生对自己能有一个反思,达到自然认识、自我接纳、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适当的生活方式。
例如,意识到进取心是学习的动力;认识到接纳自己和欣赏自己的重要性,同时也学会如何去欣赏别人,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学会人际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加强自我表达能力,完善自我形象等。
第三个层次是终极目标:即达到理想的境界,充分发挥个人的才能和智慧,实现远大的抱负。
这是马斯洛所提出的人类需要层次中最高的层次。
举例说明:咨询员与一个因中考失败而悲观失望的学生共同制订的咨询目标:
1)终极目标:心理健全
2)中间目标:1、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欣赏自己,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2、促进自信,对生活充满希望。3、正视现实,再做积极努力。
3)直接目标:1、将脑海里常出现的“我没有出息”的想法,从每天15次减少到每周至多2次。2、控制情绪,把想发火的冲动从每天8次降低到每周至多2次。3、每天至少用半个小时同家人愉快地聊天。4、制订作息时间表,集中精力实习功课,每天坚持2个小时自学。5、每天坚持40分钟的体育或者文娱活动。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直接、中间、终极目标都完整地体现出来。
咨询目标应符合以下几条标准:
(1)目标应该是来访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
咨询的目标是帮助来访学生澄清自我观念和价值,帮助他认识到自身的潜能,想到更多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决策能力等,而不是直接帮他拿主意。因此,在确立目标时,应由咨询员和来访学生共同参与、讨论来确定,让来访学生对目标有清晰的了解和接受,这样对他的问题的改善乃至成长都是有意义的。
(2)目标应尽量具体。
虽然并非所有的目标都可以定得很具体,但是多数咨询者都主张目标越具体越好。因为具体的目标更能激发双方投入咨询的积极性,更有利于我们对整个咨询过程的测量和评估。因此,我们主张在确定目标层次时,尽量把直接目标和中间目标定得具体些。
(3)目标是可行的。
这是指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学手段可以达到目标。在咨询过程中,我们必须认识到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由心理因素导致,有些心理主要是生物因素导致的,必须通过生物学的干预手段来改变。心理咨询的干预手段通常只能对来访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过程施加影响。因此,在确定目标时,必须认识到咨询的局限性,把目标限制在来访学生的心理品质和行为牲的改变上。只有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条件,才可能确定一个可行的咨询目标。
(4)目标应是积极而有意义的。
目标的有效性在于目标是积极的,是符合人们发展需要的。要让来访学生明白,他应该接近什么,而不是脱离什么,比如一个学生来访,问题是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他希望咨询员告诉他一个方法让自己不再走神。咨询员可以这样问他,如果你在课上集中注意力,你可以做些什么?学生的回答可能是“记笔记”。所以,对于这个学生,直接目标可以定为“上课时,尽可能详细地把老师的讲课内容记下来”,这要比“上课时集中注意力,不要走神”有意义得多。
四、中小学生心理咨询的内容和形式
(一)中小学生心理咨询的内容
中小学生心理咨询的内容十分广泛。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
1、以心理发展为中心的咨询
这方面的咨询内容主要包括: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家庭、学校、同辈集体和社会环境对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和影响;促进中小学生最佳发展的教育、教学方式和途径;中小学生的智力发展、性格发展和品德发展的结构、关系与措施,等等。
2、以校园辅导为中心的咨询
这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新生入学的适应障碍及辅导;掌握教材感到困难的心理机制与辅导;良好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增减不良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纠正;增强中小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的途径和方式;课外学习与课内学习的衔接和互补;应试技能的训练与考前情绪的调整;中小学生人际交往的调适与辅导,等等。
3、以心理健康为中心的咨询
这方面内容主要包括: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与影响因素;中小学生心理卫生工作的原则和要求;不同应激源对中小学生情绪生活的影响;心理冲突、心理挫折所导致的心理危机及其早期干预;问题行为的早期发现与预防;不良生活习惯对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及纠正;中小学生个性缺陷与社会适应弱点的锻炼与改善,等等。
4、以心理治疗为中心的咨询
这方面内容 主要包括:儿童期神经症的表现及治疗(焦虑症、恐怖症、抑郁症、癔症等);儿童期行为障碍的成因与矫治(多动症、不良习惯、品行障碍、行为退缩、自伤行为等);儿童期特殊功能发育障碍的诊断与治疗(诵读障碍、计算障碍、动作发育障碍等);儿童期特种障碍(口吃、选择性缄默、睡眠障碍、抽动症及抽动秽语综合症、遗尿症、异食癖、神经性厌食等)的检查与治疗。等等。
(二)中小学生心理咨询的形式
中小学生心理咨询的形式灵活多样。依据不同的分类原则,可以划定特定的咨询形式。但在实际的咨询过程中,采取何种形式则取决于咨询的内容、咨询对象的年龄、咨询对象的个性特点以及家长的参与等基本条件。
中小学生心理咨询的形式有以下几方面:
1、直接咨询和间接咨询
直接咨询是指咨询员和咨询对象的直接接触。
间接咨询是咨询员借助于中介(如学生家长或老师)和咨询对象发生联系。
2、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
个别咨询是咨询员和来访学生发生单一的交互作用,每次只能帮助一人。优点:针对性强,咨询对象顾虑较少。缺点:咨询对象少,花费精力大,占用时间较多。
团体咨询是咨询员同时对多个咨询对象进行的咨询。它又称为集体咨询、群体咨询、小组咨询。优点:成员间相互支持、相互影响,进行多向交流,感染力强;可解决咨询人员不足的矛盾,提高咨询工作的效率;对克服孤独、孤僻、害羞等社会性障碍具有重要作用。不足之处:有些组员不愿在团体中暴露自己;保密的要求较难保证;咨询员难以对个体进行深入研究以及不好评估咨询工作的效果。
3、现场咨询
4、通信咨询和电话咨询
5、宣传咨询
6、门诊咨询
五、心理咨询的准备工作
(一)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建立
学校心理咨询室,即心理咨询员向学生进行心理指导的场所。随着我国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重要性认识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但是在设置上,还缺乏规范性,标准的学校心理咨询室应设咨询接待室、会谈咨询室和心理活动室三部分。咨询接待室用于接待前来咨询的学生,主要有两方面用途:一是为来访学生登记,预约咨询时间;二是为前来接受咨询的学生提供等候的空间。会谈咨询室用于咨询,是正式进行心理咨询的场所。活动室一般用于个案或小团体的心理测量、放松训练及存放心理档案。根据各个学校具体情况也可以进行适当压缩,但至少要有个会谈咨询室。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基本都和咨询员办公室设置在一起。
学校心理咨询室的设立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名称
学校心理咨询室不同于医疗机构的心理咨询室,它针对的对象是中小学生,因此应淡化色彩,比如可取名为心理辅导室、心理聊天室、心语室。或者用一些更加含蓄的名称:心灵绿洲、心海导航、心灵家园等,显得亲切、生动,贴近学生心理因而能使学生易于接受。
2、地点的选择
咨询室地点选择本着安静方便的原则,一般设在校园人流少的安静处,比如图书馆、阅览室附近,并且有窗子的地方,但是也不能太偏僻。有些学校愿意把心理咨询室设在学校偏僻的、顶层的角落。事实上,这样的利用率并不高。
3、环境的布置
心理咨询室是接待来访学生,给他们以指导、启示,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的专用房间。为达到安静、保密的要求,应当能够保持安静,有较好的隔音、隔离设施。使学生感到亲切、和谐、平静、安全、放松,心理咨询室的面积一般不宜过大,应该设里外两间里间作为咨询室,外间作为接待室和办公用,如果没有条件,可以用屏风隔开。部分设施可以简单些,房间装修尽可能减少硬线条和棱角,室内要整洁,光线要柔和;室内色调以中性为主,尤其不要过于灰暗,在必要的地方可放上鲜花或盆花,以示生命力。
- 上一篇:专业的心理咨询设备厂家
- 下一篇:音乐放松室如何布置,音乐放松椅的介绍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素材由客服人员采集于互联网,而本公司并不负责检视本网站由其他用户提供的内容。因此,对于部分内容所涉及之正确性以及著作权的归属,或是其合法性或正当性如何,本公司并不负任何责任。如本站转载稿涉及您的版权,请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谢谢!
↓ 评论信息